延壽溪是木蘭溪最大支流,其上游為山區,中游建有一座大型水庫(東圳水庫),下游為城區和平原農田。延壽溪下游主干道在延壽古橋處分為兩支,一支稱為延壽溪,另一支稱為企溪。延壽溪規劃為城區內河,主要承接區間來水,流經荔城區暢林、南郊、華郊和荔浦等村后經前布墩水閘和南箕水閘排入木蘭溪。企溪規劃為東圳水庫泄洪的主要通道,從延壽村分流口開始,流經企溪村、大壩村,從大壩橋下橫穿福廈路后經北郊、陳墩,在郊下與后卓溪匯合后經七步村,邊后亭、東墩,最后在陳橋村經涵壩水閘排入木蘭溪。企溪從涵壩水閘起至東圳水庫壩址之間的集雨面積為38.1km2(不包括石盤水庫17.4km2),河段長14.5km,平均河道比降為1‰;從后卓溪匯合口至東圳水庫壩址之間的集雨面積為24.4km2,河段長9.95km,平均河道比降為2‰。后卓溪從企溪匯合口起至石盤水庫壩址之間的集雨面積為13.7km2,河段長度5.3km,河道平均坡降6.1‰。
本工程整治范圍位于企溪中上游,工程區位于荔城區拱辰街道辦事處和西天尾鎮。近年來隨著本區域的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的農田和菜地被征用為城市用地,工廠、樓房建設不斷及修建道路,特別是地面硬化使地表徑流更趨集中,大大增加暴雨產洪量;而區域內開發建設項目中非法占用、填塞河道的現象比較嚴重,同時灘地耕作、種植果樹、建房及河道網箱養殖以及生活及建筑垃圾的堆放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導致區域內水系萎縮、河道不暢,由洪災帶來的經濟損失逐年加大。而企溪河道防洪標準僅能達到2至5年一遇,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
根據我院2008年12月編制的《福建省莆田市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報告》,東圳水庫泄洪通道整治工程涉及整治的范圍為水庫下泄通道延壽溪與企溪分流口至東圳水庫壩下6.2km和企溪分流口以下至涵壩7.7km,整治總長13.9km,根據我院實測1:1000地形圖及水面線計算成果,綜合2009年4月上??睖y設計研究院編制的《莆田市南北洋防洪排澇規劃報告》的初步成果,為避免造成重復投資,本次企溪規劃河道寬度采用《莆田市南北洋防洪排澇規劃報告》中規劃河寬60m的成果,而企溪現狀寬度大部分在25m~38m之間,局部狹窄段竟不足15m,這樣按《福建省莆田市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報告》中13.9km的整治范圍的工程投資將突破批復文件的要求,因此本次考慮先急后緩的原則,對業主單位要求最急迫的存在嚴重阻洪的河段首先進行整治,從而達到投入最小,產出最大的效益比目的。
根據現場踏勘,最終選定本莆田市荔城區東圳水庫泄洪通道整治工程整治范圍為企溪樁號Q2+200~7+700總長5.5km,其中樁號Q2+700~4+810總長2.11km進行清淤整治、按設計河寬60m拓寬并護岸,本次設計樁號Q2+700~4+810的投資只計算下部擋墻部分投資,上部土堤部分待將來防洪堤建設確定,土堤部分造價不列入本次設計中。樁號Q2+200~2+700和樁號Q4+810~7+700總長3.39km只進行清淤整治。工程概算總投資2985.8萬元。
根據《防洪標準》、《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及福建省水電廳閩水電(1997)水926號文頒發的《福建省城市排水排澇設計暫行規定》,并考慮整治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采用10年一遇防洪標準。相應工程等別為Ⅳ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臨時性建筑物級別為5級。